大同市召开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
3月20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瑶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3月22日,我们将迎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节水爱水护水良好风尚,今天我们邀请到:大同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雁宽同志,市水利监督监测中心主任杨宾同志,市水务局管理科副科长吉小宝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议程有两项。首先,有请王雁宽同志介绍一下我市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大同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雁宽: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市水务局党组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大同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冰川保护”,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治水兴水放在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2024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不断强化“水网+供水、防洪、生态”三重保障,持续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为我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夯实水支撑、提供水保障。
一是全面加快水网先导区建设进度。入选国家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以来,我市坚持把因地制宜谋划推进好重大水利项目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三横四纵、五库连通”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全速推进。2024年,全市重点实施38个项目,完成投资15.06亿元。去年6月,全市10个县级水网规划率先在全省完成批复,“1+10”水网规划体系全面建立,云冈区、浑源县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5个县级水网先导区,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不断加快。
二是全面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监管和保护,以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为抓手,以用好黄河水、关闭地下取水井和生态补水为核心,扎实开展超采区地下水整治专项行动,全年引黄水用量达5226万立方米,关停自备井89眼,地下水超采区水位月平均同比上升1.35米。去年3月,首届“节水中国行”活动成功举办,我市作为全国7个分会场之一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全国介绍山西矿井水利用经验,得到水利部全国节水办的充分肯定。
三是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在浑源、云州、灵丘、天镇、广灵率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295处、受益人口33.24万人,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加快实施册田、阳高县黄黑水河、广灵县蕙花3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年完成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5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四是全面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河长制联防联控机制,签订乌大张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联合举办乌大张河长制培训,形成保护治理合力。纵深推进河库“清四乱”,6条河流达到省级幸福河湖建设标准,25条河流完成健康评价任务;2024年拍摄的《魔术师的故事》荣获水利部“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公益大赛二等奖。持续开展引黄经桑为永定河生态补水,累计补水2.91亿立方米,确保了“一泓清水进北京”。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85万亩,年度目标完成率为102.89%。圆满承办“全国水土保持局(处)长工作会议”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监管能力。防汛方面,持续加强同上下游联防联控,与保定市、张家口市、乌兰察布市共同建立了跨市洪水防御工作机制;汛前完成72.11万立方米河道清淤清障任务;成立5个包联组开展帮扶指导,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全年水利工程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生灾情、险情。抗旱方面,全省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期间,制定《全市加强干旱防御及排查工作方案》,加大旱情排查力度,科学调度抗旱水源,确保了城乡供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六是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改革,全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目前,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已落实的55.05亿元投资中,社会资本占比达到45.5%。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市政务大厅,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深化水权改革试点,编制印发《大同市桑干河流域水权水市场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年完成5单水权交易,全市21个大中型灌区全部办理取水许可证,并基本完成了骨干渠系供水计量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以项目为根本、节水为关键、防汛为底线、供水为重点、生态为底色、改革为动力,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好全市“十五五”水安全规划,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作出更大的水利贡献。
谢谢!
视频:张雁君
主持人:
谢谢王雁宽同志的介绍。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开始提问。
山西日报记者:
大同市是水资源短缺城市,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大同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问,大同市去年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年准备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大同市水利监督监测中心主任 杨宾: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2024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维系良好生态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为目标,以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为抓手,坚持“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去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6.39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35.43立方米,较2020年累计降幅20.41%。
一是严格流域区域可用水量管理。根据水利部和省水利厅要求,我市在考虑各县(区)用水现状及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同市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和《大同市海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将地下水管控指标和海河流域分配水量细化分解到各县(区),进一步明晰区域水权。
二是保障地下水水位。为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监管和保护,我市在超采区部署开展地下水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市县地下水联动管控、地下水台账动态监管、部门联合水政执法等机制,全力打击违法取用水行为,并积极开展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封闭工作。2024年,全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月平均同比上升1.35米,共有7个月份排名全省第一。
三是实行水资源用途管制。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分解用水计划到各县(区)及各用水户,实现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及公共供水管网内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户计划用水全覆盖。
四是实行水资源差别化管控。持续推进再生水回用,2024年工业企业再生水回用量1162万吨,景观用水、生态补水量约1530万吨,全年实现再生水回用量约2692万吨,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5%。
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加快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从以下几方面全力推动大同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迈上新台阶。一是优化水量配置,紧密结合大同市用水实际状况,全面统筹引黄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非常规水的调配与运用,进一步加大引黄水与非常规水在用水总量中的占比,从严把控地下水取用,在洗车、园林绿化等领域推广使用非常规水,同时坚决打击非法取水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水资源高效合理分配。二是严守“四水四定”,严格落实“四水四定”主体责任,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制定市级实施方案,合理规划水资源配置,推动各领域节水增效,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将日常宣传活动与重大时间节点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普及推广力度,切实增强公众对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意识,引导公众逐步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在全社会筑牢水资源保护的坚实根基。四是继续水权改革,扎实稳步推进桑干河流域水权水市场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以及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借助水权回购、收储等一系列市场化运作手段培育水市场,进一步激发用水权交易活力,加速推动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全方位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谢谢!
山西新闻网记者: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泓清水进北京”的目标,那么大同市是如何通过实施生态补水来助力实现“一泓清水进北京”这个目标的?谢谢!
大同市水务局管理科副科长 吉小宝: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水利工作的关注。众所周知,大同市位于海河重要支流永定河的上游,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境内的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主要源头。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关于生态补水工作相关要求,积极克服本地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困难,高标准、高质量、常态化完成生态补水任务,为缓解首都用水紧张局面、实现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前段时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曾经断流了26年的永定河,如今已实现连续四年全线贯通。
向永定河实施生态补水主要是通过册田水库向下游放水,这项工作从2003年开始实施,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输水21.5亿立方米,特别是2017年实施引黄北干线桑干河生态补水以来,桑干河沿线水质水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吸引了大量珍惜水鸟栖息、游弋,多次亮相中央和省、市媒体,近年来更是成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被网友称为大同的“赛里木”“纳木错”。
按照《水利部关于批准下达2025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计划的通知》要求,2025年计划经册田水库向永定河下游生态补水2.08亿立方米,分春、秋两个阶段实施,其中春季生态补水从3月1日开始,到3月20日,已经完成3000万立方米的补水任务。秋季生态补水工作将从9月10日起实施,计划补水1.78亿立方米。
相信随着生态补水的实施,桑干河、永定河沿线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一泓清水进北京”的目标也会稳定实现。
谢谢!
大同日报记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我市作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贯彻落实上有什么具体举措?谢谢!
大同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雁宽: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我市印发了《大同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大同市水土保持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
《实施方案》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以水保率为评价指标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25年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3.85%;到2035年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5.5%。二是阐明了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的措施和要求,确立了行业主管部门在人为水土流失的监管机制,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建设布局。三是从强化矿山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生态旅游、推进城市水保四个方面拓展水土保持功能,并重点提出了持续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是重点健全了水土保持工作保障体系,为推动全市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实施方案》旨在提出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水保格局,进一步压实了各相关单位责任,调动了全市上下水土流失防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联席会议由市水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财政局等15个部门组成。由市水务局牵头,共同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统一思路,协调解决全市水土保持工作中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问题,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两办《意见》,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治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2023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69万亩,2024年完成47.85万亩,分别超计划2.55%和2.89%。二是打造了一批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全面综合治理精品小流域。累计投资1.4亿元,实施了13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幸福美好生活做出贡献。三是强化了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依法落实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建立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清单,下发水土保持义务告知书73份,构建了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了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的新型监管机制。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要求,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科学治理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切实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谢谢!
主持人:
谢谢王雁宽同志,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发布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爱水、护水、节水、惜水,需要从点滴做起,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同时,也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关注我市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